总量目标。
到2018年,电动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,生产能力达到25万辆(包括电动客车、电动乘用车、电动专用车、电动场地车)。到2020年,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、控制系统、管理系统、乘用车车身设计等方面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。
到2018年,关键零部件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25亿安时生产能力;年产电动汽车用电机电控30万台套、电动汽车空调50万台套、电动转向器24万台套、车用600—5000法拉超级电容器200万只。到2020年,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50亿安时生产能力;年产电动汽车用电机电控40万台套、电动汽车空调160万台套、电动转向器150万台。
到2018年,建成充(换)电站220座,充(换)电设施在中原城市群完善普及,形成网络。到2020年,建成充(换)电站940座,在全省所有中心城市、有条件的县城和高速公路、主要一级公路完善普及,形成网络,满足使用电动汽车需要。
结构调整目标。
到2018年,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销量的20%左右,力争1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,力争2—3个车型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,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出口实现批量化。到2020年,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销量30%以上。
技术发展目标。
到2018年,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%以上,形成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的研发、生产和检测检验能力,具备关键技术储备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,整车及关键总成的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